2025-26賽季CBA聯賽的國內球員交易在過去夏天達到了48人次,其中包括了18人次的轉會、17人次的自由球員認領、3人次的匹配簽約、3人次的獨家簽約權轉讓和7人次的租借。這一數據展現了CBA聯賽在轉會市場的活躍程度。
在這個轉會窗口中,令人矚目的球員轉會包括國家隊球員趙睿、張鎮麟的交易,以及陳林堅、姜宇星通過自由認領改換門庭。本賽季共有20家俱樂部參與了交易活動,球員們似乎在轉會市場上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。
盡管眾多目光集中在北上廣三支球隊的動態上,但此次交易潮並不僅限於這三座城市。張鎮麟加盟上海男籃,趙睿轉投北京男籃,廣東男籃則通過多筆交易引進了崔永熙和焦泊喬,每一項交易均是歷史上引人關註的發生。在社交媒體上,關於張鎮麟轉會的話題在24小時內就達到了5億次的閱讀量。
通過官方統計得知,CBA的轉會市場在最近三年的交易數量上看顯著上升,2023-2024賽季有46人次交易,2024-2025賽季有42人次,而到了2025-2026賽季則激增至48人次,這表明了轉會活動的活躍程度。同時,轉會內容的多樣化也體現了各俱樂部對於交易的深入理解。
在趙睿轉會至北京男籃的過程中,不少球迷曾表示困惑,因為北京隊已有三名頂薪球員,而這筆交易的實現則充分展示了CBA的轉會規則。而劉東的加盟方式同樣讓人驚訝,天津男籃最初為其提供了C類合同,隨後通過匹配簽約與山西男籃進行交易,讓劉東成為首位體驗“NBA式轉會”的CBA球員。
如今,球員轉會已成為常態,過去的三年,轉會活動逐漸減少了球員離開母隊的難度,王奕博與徐昕的例子便在說明一切,昔日球員想要離開俱樂部幾乎不可能,而現在球員們的聲音得到了重視。
在2018年,廣東男籃的轉會新聞引起轟動,但如今國手級球員在同一天的轉會已成為普遍現象。即便是資金相對匱乏的球隊,如廣州龍獅,也通過培養和轉售年輕球員逐漸形成獨特的市場定位。這樣的背景下,財力雄厚的球隊和小成本俱樂部都有了各自的機會,轉會市場的理性化也給球員的職業生涯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