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盛夏的日子裏,西班牙的巴斯克尼亞俱樂部正式宣布了迪亞洛的加盟,這一消息無疑在籃球界引起了廣泛關註。而在東方體育日報,評論員薛思佳則帶著一絲感慨,深刻剖析了當前中國籃球聯賽的現狀。他提到,工資帽的下調、外援更叠的頻繁、甚至在被裁之後同一賽季無法再度換隊,讓CBA的吸引力大幅縮水,這副景象無疑讓人失望。尤為令人唏噓的是,現如今的CBA,甚至連日韓聯賽都可能未能超越,更遑論歐洲那些令人向往的豪門球隊了。
而這並不只是一種偶然現象,迪亞洛的去向顯然只是冰山一角。很多球隊,比如上海男籃,他們心儀的外援,最終也在重重選擇之下,選擇了歐洲的舞臺。面對薪資差距不大的情況,歐洲聯賽所提供的全額保障合同,以及沒有語言障礙的環境,成了選手們心動的理由,這份現狀讓人嘆息。
回望上一賽季,迪亞洛在山西隊的表現可圈可點,41場常規賽中,他場均出戰26.1分鐘,斬獲22.5分、7.3個籃板、3.1次助攻和2.2次搶斷。即使在季後賽中,迪亞洛也毫不遜色,場均23.3分鐘的上場時間裏,得到了20分、7.5個籃板、3.3次助攻和1.5次搶斷。這樣的表現,他本應是各隊爭搶的目標,但現實卻讓人感到無奈。如今,CBA面臨的各種挑戰,似乎都在提醒我們,籃球的魅力,絕非只是場上的出色表現,還需要背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與挑戰的契機。
推荐阅读